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怀院人物 » 正文
“青春风采,榜样力量”——2021-2022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三)

[ 作者:    出自: 发表时间: 2023-03-27   点击: ]

“青春风采,榜样力量”

——2021-2022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

 

让青春之花在知识中尽情绽放

——记怀化学院2022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王晴

 

1B067

 

王晴,中共预备党员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2019级生物工程专业1班学生,在2021—2022学年中专业成绩排名第、综合测评成绩排名专业第一曾获2020年度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怀化学院首届“最美大学生”提名奖怀化学院优秀协干等奖项

孜孜不倦,力学笃行

王晴在过去的三年里,刻苦学习,努力务实,专业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作为一名非师范专业学生,她一次性通过了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考试。谈及学习,她说:“未来的事情还有很多的未知数,但是多学一点知识对未来的自己肯定是有很多好处的。不知道自己将会走向哪里,但是想要走得更远。”“我的学习技巧就是,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把知识点都烂背于心,真正做到弄懂弄通弄透知识点,做到感动知识,而不是感动自己,想要得到你想要的,就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

作为科研爱好者,她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全国生命科学竞赛、互联网+等科研比赛,多次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整体实施。在诸多的团体活动中,她不仅收获了许多一起共同进步的好朋友,还不断地锻炼了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目前已获得一个国家级立项一个校级立项,同时还在多个学术论文刊物进行投稿,现有2篇SCI论文正在审稿中,并有望被接收。

不计回报,无私奉献

王晴从大一担任军训负责人到如今担任三年的班长,她一直严于律己,努力平衡学习和工作的关系,积极配合老师开展各项工作,团结同学,其所在宿舍获得“最美寝室”的称号。

对于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她的心得是“甜以待人,严于律己”,这也是她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学弟学妹们都评价她是知心大姐姐,有个性但是没有锋芒,有能力但是极度谦虚,亲切但也保留分寸感。

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她作为老生代表发言,跟22级新生分享她的大学生活的感悟和收获,激励学弟学妹们。作为即将毕业的王晴来说,母校实在是留下了太多美好,值得用一辈子去怀念的记忆。她感谢母校提供了不断完善自身人格的环境,给予了不断学习提升自身学习技能的机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我定不会因此而松懈,而是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报答学校和老师们的悉心栽培!”王晴说道。

 

(文字:李思宇 编辑:唐晓燕)  

  

青春就是要熠熠闪光

——记怀化学院2022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隋林 

 

261DF

 

隋林,中共预备党员,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19级美术学3班学生,在2021—2022学年中专业成绩排名第一、综合测评成绩排名专业第一。其创作的美术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2项、省级展览4项、市级展览5项。

枕典席文,困而学之

在校期间,隋林勤奋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学习成绩和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他最喜欢独处的地方是画室,最放松的时候是在绘画中找寻灵感。课堂上,老师会督促完成绘画任务,所以和同学们讨论的机会比较少。课余时间常常与几位朋友结伴而行,在画室画画,并一起思考和讨论,激发创作灵感,碰撞出不同的火花。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在课后询问老师以此推动自己不断前行。

“当我觉得疲惫、没灵感时,就会出去散步、跑步、学习文化课等使自己放松。带着厌烦心理一味地坚持下去,有时也会大大降低效率。隋林说道。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隋林积极参加各类竞赛、美术展览等活动,两年多以来,他共计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4项;也曾在怀化学院第三期民族民间雕刻培训班“国培湖南省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工作坊”担任班级助理。

他每每回想起和队友共同花费近一年时间完成的《农民画》,就会感慨坚持和成功都来之不易。在老师的指导下,准备以《农民画》为作品参加一次比赛。刚开始创作时信心满满,想用自己的方式展现作品,但随着绘画难度的增加以及备考教师资格证,渐渐疲惫了起来,也失去了创作的灵感。半年后,在老师引导和鼓励下,抱着再次尝试的心态,隋林重振旗鼓,白天准备教资,晚上抽出三小时的时间绘画。经过不断地创作、打磨,力求每一个细节做到完美这幅耗时近一年时间完成的《农民画》最终在“大美民间——2022中国(南京)农民画优秀作品双年展”展出。此外,他创作的《半条棉被的故事》入选“百年荣光·红心向党”全国农民画展,《岁月流逝》入选第十三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优秀作品”。

“有志者,事竟成!”隋林相信,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是唯一的主角,只要够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把人生这场舞台剧表演得精彩绝伦,获得如潮水般的喝彩与掌声

 

(文字:唐晓燕 编辑:李思宇)


笃行致远,掌舵扬帆驶志之所向

——记怀化学院2022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谭震林

 

2E13A

 

谭震林,中共预备党员,教育科学学院2019级学前教育5班学生,在2021—2022学年中专业成绩排名第二、综合测评成绩排名专业第一。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千喜励志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社区服务工作者等称号

知耻而后勇,笃力前行

 刚迈入大学的谭震林,认识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同学。由于之前从未接触钢琴也未学习过声乐,他意识到自己在公共课和艺术课方面与同学存在较大差距,但他坚信努力一定会有回报。虽然主观因素在一些情境下必定优于客观因素,但当付出了一定的汗水,自然就能够记住谱子并熟练地弹奏,所以只要有空余的时间,他就在琴房刻苦练琴,以此弥补与他人的差距。功夫不负心人,他连续两年综合成绩位于学前教育专业第一。第十六届、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作品文学大赛分别获二、三等奖,撰写的“3-6岁幼儿关心道德教育的红色文化学习资源开发研究”获湖南省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立项。

在人生的道路上,任何人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可是往往在我们想要放弃的时候,就是我们离成功最近的时刻,希望每个人在追求目标的路上都可以不断进步。”谭震林说道。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谭震林曾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义务支教、慰问离退休教师点亮微心愿,守护童心梦”等志愿活动,且在国家级网站发表“趣味科学走进凉亭坳小学”报道。2022年2月,他加入了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跟随山西农业大学吴易雄院长等专家开展科普宣传工作。3月,在怀化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和志愿者们闻令而动,跟随医护人员和老师及战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直坚守至凌晨4点,第二天又继续和战友们定点值班,坚守岗位。“志”之所向,“愿”之所在,他用实际行动诠释志愿精神的内涵。

“我认为作为一名青年学生,要有一颗向上、向善、向美的心,要有一颗勇于挑战自我、发展自我的心,要不断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大,踔厉奋发,敢闯敢试,不断进取,展示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让自己在新时代创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青春奇迹!”

 

(文字:李欣语 编辑:汤辛巧)


稼穑蓬勃,梦想熠熠

——记怀化学院2022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王佳妮

 

242C0

 

王佳妮,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2019级化学专业学生2021—2022学年中专业成绩排名第一、综合测评成绩排名专业第一。曾获怀化学院“科技读书”节之第十二届格致杯一等奖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团员”。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王佳妮始终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态度对待学习,自大一起就跟随学院指导老师进行科研活动,通过多次试验,分析物质表征,整理原始数据,平均每天在实验室工作时间达10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发表了一篇SCI三区论文。对于如何做到学习和生活两者平衡,她说:“作为学生一定要以学业为主,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的时候全身心投入,确保高效率学习。再挤出时间完成其他工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对事负责的态度,尽心尽责地工作”。

努力工作,争先创优

王佳妮曾任校团委宣传部部长、怀化学院团属青年传媒中心总编室总编等职务。在担任校团委宣传部部长期间,负责校级各项重大活动的组织宣传工作达20余项,管理运营怀化学院校团委官方公众号、微博,并在国家级、市级、校级网站发表文章若干篇。

经常加班到凌晨修改稿件,力求将每一篇文章打磨到极致,不辜负老师的期望。“那段时间虽然很累,但是大家一起朝着共同奋斗目标前进、共同坚守在电脑前做好每件事情的感觉真的令人很有成就感,感谢老师和同伴们在工作中的陪伴和鼓励,这些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她说道。

关注社会,奉献社会

王佳妮在大学期间多次参加志愿活动,志愿服务时间长达336小时。她曾连续两年参加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团队成员一起深入溆浦、花桥、芷江等地区,开展红讲台支教、党史教育宣讲、下乡调研等活动。

她与当地的村民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也接触到了很多可爱的孩子们。“孩子们的眼里总是散发出独特的光芒,渴望有人能坐下来听他们的故事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志愿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泪光中的不舍以及那句“哥哥姐姐们,下次一定要回来看我们哦更是让她记忆深刻。

疫情期间,她毫不犹豫加入志愿者行列,穿上防护服,配合工作人员测体温、录信息、维持秩序。“每次核酸工作结束,大家席地而坐一起吃盒饭,看着那么多直到现在仍坚持维持校园防疫工作的老师和同学,真的很感动。”

 

(文字:程雨洁 编辑:李思宇)  


坚持不懈,刻苦奋斗

——记怀化学院2022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袁利连

 

233CC

 

袁利连,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级7班学生,在2021—2022学年中专业成绩排名第一、综合测评成绩排名专业第二。曾获第十三届蓝桥杯省级二等奖、第四届传智杯全国总决赛二等、第四届传智杯全国大学生IT技能大赛全国区域赛二等奖、第十三届蓝桥杯省级二等奖、第十二届蓝桥杯省级三等奖等奖项。

积极进取,勇于担当

袁利连是一位不服输的女生,在学习上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曾连续两次获得学校特等奖学金,并先后获得第十三届蓝桥杯省级二等奖、第四届传智杯全国总决赛二等、第四届传智杯全国大学生IT技能大赛全国区域赛二等奖、第十三届蓝桥杯省级二等奖、第十二届蓝桥杯省级三等奖等奖项。

在获得成功的同时,她也遭受过很多挫折,第一次参加互联网+比赛时,由于没有充分地准备比赛,加上经验的不足,导致她与省赛失之交臂,无缘于国赛。难能可贵的是她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仔细分析原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争取下次站在更高的舞台。

勤勤恳恳,尽职尽责

袁利连积极将理论落实在实践上,以服务师生为荣,多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在疫情防控期间,她主动报名疫情防控志愿者,奋战在我校防疫一线,指导学生有序进行核酸检测。作为班上的学习委员,她竭尽全力配合落实老师的工作,多与同学交流沟通,努力解决同学们的困难。“学无止境,我将带着这一路以来收获的勇气和坚韧,不忘初心,勇敢筑梦,积极投身于服务社会的伟大实践,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袁利连说道。

 

(文字:杨佳婧 编辑:李思宇)


做自己的掌舵人

——记怀化学院2022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张润


 E6C8

 

张润,中共党员,物电与智能制造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19级学生,在2021—2022学年中专业成绩排名第一、综合测评成绩排名专业第二。先后荣获“建行杯”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湖南省三等奖、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湖南省三等奖等奖项,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四项。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张润从进入大学起,一直把学习放在首位,他清晰意识到大学学习自主性的重要,始终坚持“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积极投入到各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中,明确学习目标并端正学习态度。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他还经常参加科技、人文、社科等方面的讲座,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他要求自己统筹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时刻提醒并要求自己在开展工作的同时要提高学习效率,绝不因为工作而落下学习。

科研方面,他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用实践证明真理。在大一就以第一发明人的身份申请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目前以第一发明人的身份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三项,累计授权四项专利,正在审核实用新型专利八项,有一项发明专利进入第一次实质审查阶段。

身体力行,一马当先

学生干部的身份不仅让张润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更让他带动了身边的同学一起进步。他曾担任学院宣传部部长,组织参与了“物理之光”和“实践杯”读书节等大型特色活动,学习并掌握了制作宣传展板、宣传海报、H5、推文及视频等技能。同年他还担任了光电协会会长一职,组织开展150余人的专利撰写分享大会。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大赛中作为团队队长,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感,团结并带领着大家共同成长为一支优秀的队伍。张润作为班长,及时将院部通知转告给班级同学,督促和帮助班级同学的学习,以身作则,起到了带头作用。

张润为人积极向上,在寒暑假期间经常参加社会志愿者活动。2020年6月他成功加入中国志愿服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20个小时,成功申请一星志愿者,并成为四川省内江市优秀志愿者。他满怀热忱敢于尝试,曾在四川省资中县县政府宣传部创文办服务,做过服务员、接待员、客服,还摆过地摊,志愿者的经历培养了张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社会践行力。

“世界在变,人不改变时间在走,奋斗不停我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为同学服务。做到无论是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更上一层楼,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完善自身的各方面条件,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优秀大学生!”张润说道。

 

(文字:李思宇 编辑:杨佳婧)


践行青春使命,谱写青春华章

——记怀化学院2022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赵彬彦

 

B7BA

 

赵彬彦,中共党员,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19级1班学生,在2021—2022学年中专业成绩排名第一、综合测评成绩排名专业第一。累计获得设计类省、市、校级活动奖项17次,曾获“河南省济源市优秀志愿者”“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等称号。

力学不倦,学贵有恒

赵彬彦是一个习惯规划的人,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目标与规划,且一直为之而努力奋斗,是同学眼中的“卷王”。

她曾获得湖南省工业设计大赛一等奖一项并入围国赛,此外还有三个二等奖项目五个三等奖项目;参加湖南省“潇湘杯”工业设计大赛,获得概念组铜奖;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作品《墨生·汉历》多功能台历设计获得国家级三等奖;参加湖南省数字媒体创意大赛,获得省级三等奖;2022学年获得了“湖南电信奖学金”;2021年于《天工》期刊中发表论文《湘西竹编传统工艺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得创新应用》。

深入基层,奉献社会

赵彬彦还是一个志愿活动的忠实爱好者,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20小时,累计服务地区8个,累计服务人数230余人。她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疫情防控活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组织的第五季守护童年活动、“返家乡”志愿活动、协助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活动等等一系列的志愿活动。

她多次跟随老师参加基层服务活动,在一次次的参与中加深了对于基层服务的了解,一点一点积累相关经验。在20212022年期间担任了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第四党支部与中方县活动村联合党支部联络员。她说:“那种朝着一个方向疯狂奔跑的感觉很好。我很喜欢乔布斯的一句话,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每次参加志愿活动都会有着不同的感悟和收获,其中最让她难忘的是学院组织的一次三下乡活动。当时她是去走访看望一个留守儿童,从村里的学校出发,坐车将近花了一个多小时,下车后又步行走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达留守儿童的家里。这位留守儿童的爷爷,身躯佝偻,手上脚上都是老茧,赤着脚走在凹凸不平的石路上,由于长期的劳累早已直不起了腰,一家人的收入来源都是不确定的。类似的事在这些小山村似乎也成了常态。

此后,赵彬彦愈发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基层工作者的决心,她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我不是小说里的主角可以让时代风云变幻,我只是一根散发微弱光芒的小火柴,但我想燃烧自己去带着他们以及和他们一样处境的人们一步一步走向更好的生活。”

 

(文字:刘仁杰 编辑:李思宇)


勤学苦练,恪尽职守

——记怀化学院2022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周钦

 

155CD

 

周钦,共青团员,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20级学生,在2021—2022学年中专业成绩排名第三、综合测评成绩排名专业第一。参与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荣获国家级立项。

孜孜不倦,精益求精

在学习上,周钦一直奉行“自主学习、勤学多练”的原则,这使他在过去的两学年里取得了前一、二名的好成绩,参与的科研项目“显齿蛇葡萄叶片黄酮类物质积累模式分析及其关键调控基因鉴定”也荣获了2021年国家级立项。

周钦不仅在学习上认真自主,在能力的培养上同样不肯松懈。两年的学生会工作经历,使得他相比于同龄人而言显得更加成熟稳重。大一,他便加入了院部的记者站,开始学习摄影、撰写新闻稿以及运营院部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技能,并且由他主要拍摄剪辑的短视频《走进老党员——鲁青喜》获怀化学院一等奖。大二,他成为记者站站长,加入了生科院三下乡团队,在这一时期,他不知疲倦地学习摄影技术,每个新闻采写点都能看见他的身影。无论是阴雨还是酷暑他都往返穿梭于两个校区间,在各个场合背着摄影机奔波。毫不停歇的脚步折射出的是他当时想要急速成长起来的殷切期盼,他觉得只要能够学到知识,就算再辛苦,他都甘之如饴。

立场坚定,热爱生活

周钦是一名追求上进的大学生,政治立场坚定,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周钦性格开朗,善于和同学沟通,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建立了很好的人际关系。身边的伙伴都将他看作是自己的榜样。

“两年来,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够获得国家奖学金,我要特别感谢领导老师的大力培养和同学们的帮助支持。今后,我也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以求有更好的表现!”周钦说道。

 

(文字:杨佳婧 编辑:唐晓燕)


生命不止,奋斗的脚步不停

——记怀化学院2022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周湘

 

2A1F8


    周湘,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2019级材料化学专业学生 ,在2021—2022学年中专业成绩排名第二、综合测评成绩排名专业第一。曾在第六届、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铜奖,并发表实用新型专利4项。

学如登山,不进则退

周湘钻研刻苦,学习成绩优异,从大一开始她就跟随指导老师开展科研活动,几乎没课就泡在实验室,在指导老师研究的热爱和时刻严谨的态度的影响下,周湘慢慢学会了无论是比赛还是做实验,都要保持一颗学习的心。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在烈日炎炎的暑假她选择留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专心做实验和准备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困难,其间经过了无数次的打磨和修改,在比赛前夕各位指导老师也陪伴着周湘的团队一起熬夜改稿、演练,给了周湘很多帮助和鼓励,最后在第六届、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铜奖。

周湘说道:“通过参加这些比赛,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项目成员的分工合作中,也提升了我的团队协作和组织能力。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学习与成长的过程,我收获颇多。”

一丝不苟,脚踏实地

周湘不仅学习能力强,还拥有极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准备“互联网+”比赛项目的过程中,她从研究新型复合材料中抓住突然而来的灵感,在这种材料在连接器领域应用上展开深入研究,在实验中她遇到过许多困难,但她自始至终保持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在材料性能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要求时,周湘便去翻阅多类文献、积极与老师讨论,在实验方案行不通时,就采用一个不同的实验方案多次尝试,不停寻找失败的原因,不断调整实验工艺,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性能测试,最后才得到了性能优异的产品,并取得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

周湘在班级中担任了三年团支部书记,同时也是校园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在工作上认真负责,是同学和老师们给予周湘最真实的评价,这些工作经历使她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学校五四评优期间,她组织同学们进行材料整理和排练,带领支部在五四评优中获学校“红旗团支部”称号,个人也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

周湘是这样平衡工作与学习的,“效率是最关键的,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时候心无旁骛地投身于学习中,确保学习的效率;在工作时也要一心一意,并且要有意识地锻炼自身的工作技能,这样就能在之后的工作中效率越来越高;其次是组织和管理时间的技能,每天做好一份计划表,在什么时间点该做什么事,按照事情的轻重急缓来安排每天的计划表。

每一次成长路上的脚印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每次的成功背后是无数的汗水和努力。“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无论曾经取得怎样的荣誉和成绩,奋斗的脚步还要继续,我也会继续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学校、社会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周湘说道。

 

(文字:程雨洁 编辑:李思宇)

 

 

(一审/陈炳良 二审/吴晓丽 三审/杨若邻)

文章录入: 陈炳良 | 责任编辑: 陈炳良


Copyright 怀化学院 | 中国·湖南·怀化 怀化市鹤城区金海路138号

湘ICP备13011546号-1  湘教QS3-200505-000098  湘公网安备43120202000202号